美国联邦政府再度停摆捷希缘配资,特朗普转向大豆议题寻求突破
(华盛顿)就在这个月初,美国联邦政府又一次陷入了停摆状态,这可是过去七年来头一遭。参议院刚刚否决了预算案,整个华盛顿的气氛一下子变得特别紧张。政府工作人员们都在低声讨论着接下来怎么办,毕竟薪水可能要暂停发放了。
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,就在政府停摆几个小时后,特朗普突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篇长文,直接喊话中国。他特别强调美国豆农现在处境困难,因为中国不再像以前那样购买美国大豆了。他还承诺要给农民发放补贴,说绝对不会让这些“爱国农民”破产。
仔细看他的发言,其实主要表达了三个意思:一是大豆卖不出去让农民很受伤,二是政府准备拿钱补贴,三是把责任推给了前任政府。他声称中国原本答应要买数十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,重点是大豆,但对方没能让中国履行承诺。
展开剩余77%但了解实际情况的人都清楚,这中间有些误导的成分。中国并没有单方面违反什么协议,反倒是美国这边这几年老是出台各种关税和限制措施捷希缘配资,扰乱了正常的农产品贸易。中国转向购买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,完全是市场自己的选择,不是政治表态。
其实豆农的问题早在一个多月前就显现出来了。当时美国豆业协会还给特朗普写过公开信,标题挺直白的:“我们的未来不能靠政治豪赌”。信里提到,因为全球大豆价格波动和中方采购减少,中西部豆农每吨要亏37美元,连成本都覆盖不了。不过那会儿特朗普对这个诉求没什么反应。
为什么他选在这个时间点突然关心起豆农来了?观察人士认为可能有几个原因。一方面政府停摆对总统来说是个特别大的政治打击,容易导致支持率下滑,他需要转移大家的注意力。把话题引向中国,既能展示自己关心基层民生,又能弱化停摆的责任归属。
另一方面,中美之间已经进行了四轮贸易谈判,第五轮马上就要开始。政府停摆可能会削弱美国的谈判地位,特朗普可能担心中国抓住这个弱点。所以他提前放话,摆出要亲自上阵谈判的姿态,想争取些主动权。
说到大豆贸易,其实中国并不完全依赖美国供应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,中国就显著增加了从巴西的进口比例,还和阿根廷签了大单。就在九月底的那周,中国一次性从阿根廷采购了约130万吨大豆,整整20船。这个数量让美国农业界很受打击捷希缘配资,毕竟阿根廷一直被视为美国的农业盟友。
巴西更是早就取代美国,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。中国的进口重心正在逐渐向南美倾斜。这意味着美国如果想重新夺回中国市场,就得在价格、质量和服务等多方面下功夫,面临更激烈的竞争。
现在最现实的问题是,特朗普说要给农民发补贴,但政府停摆期间预算都是冻结的,非紧急开支根本动不了。农业补贴项目还需要国会专门批准预算,如果两党僵局持续下去,这个承诺可能很难兑现。
停摆带来的直接影响包括约80万联邦雇员停薪,其中就有农业部的相关人员。出口检疫和运输许可这些环节都可能延误,反而会进一步影响农民的收入。看来这场停摆对农业领域来说,真是雪上加霜。
从更广的角度看,大豆只是中美贸易谈判中的一部分筹码。中国已经实现了供应渠道的多元化,就算不买美国大豆也不会影响粮食安全。中方还可以用玉米、牛肉等其他农产品的采购作为谈判变量,而且显得更有耐心,愿意等待美国国内政治僵局缓解。
这一幕让人不禁想起2018年的贸易战。当时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,中国迅速减少美豆采购转向巴西。美国豆农收入大幅下滑,政府不得不拿出120亿美元补贴农民,但也没能完全弥补市场损失。一旦国际买家习惯了新的供应商,就很难再回到原来的贸易模式了。
短期来看,美国豆农面临的价格压力会加大,白宫的贸易谈判工具也会受限,但这给特朗普制造了国内政治关注点。中期如果停摆持续,农业补贴不到位,部分农场可能被迫出售土地或缩减生产规模,中美贸易谈判节奏可能推迟。长期的话,中国市场对美豆依赖度会进一步下降捷希缘配资,南美国家将巩固优势,美国农业出口结构可能不得不调整。
发布于:广西壮族自治区垒富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